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在新時代文化傳播語境下,紅色主題展廳作為傳承革命精神、弘揚愛國主義的重要載體,正面臨一個現實挑戰:如何吸引并打動成長于數字時代的年輕一代?傳統“說教式”“陳列式”的展陳方式已難以滿足Z世代對互動性、沉浸感與個性表達的需求。要真正實現紅色文化的“破圈”傳播,關鍵在于轉變思維,以年輕人的語言講好紅色故事。以下三點設計策略,正是紅色主題展廳“圈粉”年輕觀眾的核心路徑。
一、沉浸式敘事:讓歷史“活”起來
年輕一代習慣于在影視、游戲、短視頻等媒介中獲取信息,他們更愿意“體驗”而非“聽講”。因此,紅色展廳應打破靜態展板與文物陳列的單一模式,構建沉浸式敘事空間。例如,通過全息投影、虛擬現實(VR)、增強現實(AR)等技術,還原長征路上的雪山草地、延安窯洞中的會議場景,甚至讓觀眾“穿越”到1921年中共一大會場,親身感受歷史的關鍵時刻。
二、互動化參與:從“觀看者”變為“共創者”
Z世代崇尚個性表達與社交分享,被動接受信息已無法滿足其參與欲望。紅色展廳應設計多層次互動環節,讓觀眾從“旁觀者”轉變為“參與者”甚至“共創者”。例如,設置“紅色劇本殺”區域,讓年輕人通過角色扮演,在解謎與協作中理解革命年代的抉擇與犧牲;或開發線上小程序,觀眾掃碼即可生成專屬“紅色身份卡”,記錄參觀軌跡并分享至社交平臺。
三、年輕化表達:用潮流語言講厚重歷史
內容為王,但表達方式決定傳播力。紅色展廳需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,采用更貼近年輕人審美的視覺語言與敘事風格。例如,將革命人物以國潮插畫、動漫形象呈現;用網絡熱詞重構展板文案(如“這屆青年很硬核”“信仰充值成功”);或與B站、小紅書、抖音等平臺合作,推出紅色主題盲盒、聯名文創、打卡挑戰賽等。
紅色主題展廳的使命,不僅是保存歷史,更是激活記憶、啟迪未來。面對年輕一代,唯有以沉浸式體驗喚醒情感、以互動化設計激發參與、以年輕化表達拉近距離,才能真正實現紅色文化的“活態傳承”。當展廳不再是“走過路過”的打卡點,而成為年輕人愿意駐足、思考、分享的精神空間,紅色基因便能在新時代煥發持久生命力。